导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导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全国12省份遭遇大范围干旱毛喉杜鹃

发布时间:2020-10-18 18:29:24 阅读: 来源:导轨厂家

覆盖全国12个省区、受旱面积超过5800万亩,重旱区域超过1400万亩。入夏以来,我国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新疆等12个省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信息披露,目前旱区共有841万亩农作物因重旱减产,有56万亩干枯绝收。

今年全国大范围的持续旱情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将对我国秋粮产量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哪些有效补救措施及时应对?旱情带来怎样的警示与反思?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现状:重旱区超1400万亩

持续旱情呈现五大特点

记者从农业部、国家防总及气象局了解到,今年我国旱情呈现出范围广、高温干旱叠加、重旱区域集中等五大特点。

第一,发生范围广。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5868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458万亩。“事实上,在我国北方地区常有旱灾发生。但相较于往年,今年旱情涉及的省区之多是往年所不及,共涉及全国12个省区。而且,在本应处于雨水集中期的七八月份出现重旱的情况也实属罕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谢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第二,高温干旱气象叠加。近段时间,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很多地区缺乏有效降雨,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农作物蒸腾量加大,令旱情迅速发展。

第三,重旱区域集中。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旱情主要集中在河南平顶山、洛阳、漯河、许昌、焦作,河北廊坊、沧州、保定、唐山以及陕西渭南等地。其中,河南省为本次旱灾的重灾区,受灾面积近全国受灾面积的一半。

第四,抗旱水源严重短缺。根据国家防总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6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111座小型水库和5万多口塘堰干涸;山西省有225座水库干涸;河南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亿立方米,抗旱用水明显匮乏。

据资料显示,在河南旱情最严重的平顶山市,一些农村地区已断水三个月。河南水利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旱情导致河南省共24.5万人临时性吃水困难,且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

第五,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据农业专家介绍,旱情期间,我国黄淮、华北、西北大部分玉米处于喇叭口期,水稻处于孕穗期,正值需水临界期,生长发育快,需水量大。

“当前旱情主要影响‘两头’,一头是播种早、已经开始抽雄的玉米,造成花期不遇;一头是播期偏迟、长势偏弱的田块,旱情造成土壤失水加快,叶片萎蔫卷曲。”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曹衍德表示。

“目前的旱情无疑已造成局部地区作物生长进程受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尽管今年旱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均体现了此次夏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偶发性,但面对全国大范围的持续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包括水源补给等应对突发性灾害措施不到位的严峻问题。

影响:突发旱情引发警示水利设施完善力度亟须加强

“这次的大范围旱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警示作用。”谢扬表示,相较于我国常规性的春旱与冬旱,我国对夏秋旱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而且,过去我国每年保秋粮的重点也仅在于保证东北地区的丰收。“今后应在水源补给规划与措施层面提高力度。”

李国祥也强调,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将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接下来最重要的措施即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这不仅体现在水利工程规划上,通过引水灌溉等方式进行水源补给,还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旱情所带来的损失。”李国祥表示。

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我国政府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投资一直很大,包括南水北调等工程规划也都在积极运行中。目前,我国在水利设施建设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投入,且已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今后应在维持对大江大河的有效治理效果基础上,积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争取覆盖到田头地块。”李国祥对记者表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也被称作水利工程的“毛细血管”,但也有着较大的建设难度。“今后,政府首先应加大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同时,着力提高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水平;此外,还应积极发展旱作农业。”

对此,农业部也要求各级农技人员“蹲点包片”、“到田到户”,亲授抗旱保苗技术,并强化科学抗旱理念,合理把握抗旱次序,分类指导;要求有水浇条件的耕地能浇则浇,能保则保,无水浇条件的则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并为秋冬作物的播种做好准备。

谢扬具体表示,对于秋季作物尚未播种的旱灾地区,目前应及时优先考虑应季作物以及保证其在一至两个月内可收获经济作物;而对于秋季作物已经播种的旱灾地区,最及时的补救措施则是输水灌溉。“有水源的地区可通过水源输引进行灌溉补给;而无水源地区则可采取人工降雨、远距离输水带、喷灌机喷灌等方式及时缓解旱情。”

此外,李国祥也强调,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而言,发展旱作农业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旱作农业体现在作物品种、耕种方式等的改变,同时保证使用尽可能少的用水量,实现作物的高产。”

李国祥进一步表示,对于降水相对较少的我国西北地区,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是今后尤其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从长远规划角度看,应重点在西北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但他同时表示,该项投资将相当巨大,需长远完善的规划方能实现。

谢扬直言,一直以来,我国应对抵御旱灾的薄弱环节即为黄河与淮河之间的秋粮地带。“黄、淮之间的秋粮带,常年靠天吃饭,该区域内的秋粮通常都是依靠自然降水来保持。而且我国秋粮产量大部分依靠东北地区。但黄河与淮河之间这一带,包括水土、增产的潜力等方面都相对偏弱。”谢扬认为,今后应在该区域内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将对未来我国在抗旱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谢扬也表示,黄、淮之间各省交界的地方,比如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各省份的交界处,都属于我国的贫困带。这些地区亟待加强水利建设、灌溉设施等投入,但巨大的投资无疑也成为在具体落实层面需要完善规划的重要问题。

目标:秋粮丰收依然有望

由于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而此次旱灾的重灾区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大范围旱情将影响到我国全年粮食产量。

但农业部门也表示,总体来看,全年旱情不及往年,且非灾地区的作物长势较好,如果应对得当,整体来看,全年秋粮丰收依然有望。

对此,李国祥表示,他对于全年秋粮丰收的预期和目标持乐观态度。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5亿亩的耕地播种面积,而每年约有25%的耕地面积会受旱。“而今年全国旱灾面积目前约为5868万亩,尚不到一亿亩。虽然局部若干区域旱情较为严重,但整体来看,受灾地区比重较往年相比仍是较低的。”李国祥告诉记者,过去我国旱情范围最广之时,曾出现旱情面积达到整体耕地面积的30%多,将近10亿亩的耕地受灾受旱。“据此来看,我认为今年的整体秋粮产量依然有望丰收。”

谢扬也对此持一致观点。谢扬表示,实现全国范围内秋粮的稳产主要有两点关键因素:第一,保证淮河以北、黄河以南这一区域的秋粮能够基本稳产;第二,保证东北地区非主要重旱区稳产。“此次旱情基本上未波及以上两大秋粮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我认为实现全年秋粮丰收依然有望。”谢扬说。

专业妇产科医院地址

上海申江医院

长春皮肤病专科医院哪家好